我們都知道,在人類文明史上,在過去200年左右的大部分時間里,人類一直依靠傳統藥物來對抗疾病。幾乎所有文明古國和具有一定文明程度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醫學體系,其中中醫體系最完整、成就最大。可以說,中國的中醫系統是古代醫學科學的最高表現。
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了化學藥物和新的生物藥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整個制藥行業從研究技術、生產技術到專業管理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此同時,長期處于相對停滯狀態的植物醫學也隨著科學技術和管理的進步得到了新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植物制劑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的旦、宛、高、桑。第二階段,將水醇法或醇水法提取粗處理技術與現代工業制備技術相結合,制成中成藥。第三階段是利用現代分離技術和檢測技術對現代植物藥物進行精煉和量化。這三個階段的植物藥物只是顯示了它們出現的時間順序,并不意味著后一個階段將取代或取消前一個階段。正如化學藥物不能完全取代天然藥物一樣,生物藥物也不能完全取代化學藥物。但后者比前者更多地反映或運用了現代科學技術。
植物提取物與現代植物醫學在內涵概念上有重疊,包括彼此各自的部分內容。現代植物醫學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提取物為基礎的。植物提取物是現代植物藥物的主要原料和成分,有些植物提取物直接用于藥物。目前,世界上對植物醫學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是在西方,植物藥物被稱為天然藥物。
德國的現代植物醫學是指在治療中所選用的植物提取物。它可以是整個植物提取物或部分提取物,通常是一種復合化學物質。從1976年起,德國就把植物醫學定義為醫學。這個定義已經被美國植物學協會采用。
歐共體定義的植物藥物產品不僅是單一的藥用植物,而且是多種植物藥物的配伍,含有特定的活性成分或植物提取物。植物藥物是植物用于醫療目的的藥物產品。植物藥及其制品被認為是一種活性成分或療效尚不明確的藥品。植物藥物制劑是將植物粉碎成粉末、提取物、色素、油脂或液體,壓榨、碾壓植物汁液,加工生產植物,純化或濃縮植物,將單一化合物或混合物從植物中分離出來。在這個時候,它不再被視為一種植物藥,而是作為一種化學藥物,如阿托品。
顯然,上述植物醫學即西藥在定義范圍上與中藥有所不同。從下表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
銀杏葉是現代植物醫學的典型代表,也是最早的現代植物醫學,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它標志著現代植物醫學的開始。與傳統中藥和中成藥相比,以銀杏葉為代表的現代植物藥具有以下特點:
1)知道至少一種或一類活性成分,盡管它們可能不是更重要的。傳統植物藥和中成藥往往只關心功效,不關心或不知道有效成分。
2)檢測指標明確、定量。即使無法量化有效成分,至少標簽上的成分應該被量化。然而,大多數傳統植物藥和中成藥沒有建立定量方法,或者只有粗略的定量方法。
3)采用現代工業分離技術,有效成分濃縮到一定的高含量,是現代植物藥的技術樞紐。